上海城隍庙有多少年历史了
上海市老城隍庙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从明代永乐到清代道光上海城隍庙的庙基不断扩大,宫观建筑不断增加,最为繁盛时期,总面积达到49、9亩土地,约三万三千多平方米。作为上海地区重要的道教宫观,上海城隍庙在文革时期,遭受了重大的打击,神像被毁,庙宇被挪为它用。1994年,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逐步落实,上海城隍庙得到恢复,重新成为由正一派道士管理的道教宫观。2005年,上海城隍庙大殿前厢房的使用权得以归还,随即开始了二期修复工程。现在的上海城隍庙,包括霍光殿、甲子殿、财神殿、慈航殿、城隍殿、娘娘殿、父母殿、关圣殿、文昌殿九个殿堂,总面积约二千余平方米。
上海青浦城隍庙简介
上海青浦城隍庙
主奉:青浦城隍 创立:明代万历元年(1573年) 地址:上海市青浦区青浦镇公园路30号
青浦城隍庙位于上海市青浦区青浦镇公园路30号,始建于明代万历元年(1573年),主奉青浦城隍。
历史
万历元年,青浦置县,知县石继芳建城隍庙于唐行镇。明思宗「以昭示报功之典」,下旨封已故四川布政使沈恩为青浦县城隍。崇祯十一年(1638年),知县吴之琦整修;崇祯十六年(1643年),知县何源复修;崇祯十七年(1644年),知县陈视增建。清代乾隆十年(1745年),知县乔式祖捐俸为城隍庙庙园,倡建建觉堂、得月轩、歌熏楼,楼台环绕林木桥石,取名「灵园」。王希伊《灵园记》记载:「小池叠石,桥架碧水」,「重峦复嶂,树木蓊郁」,「萝莳花卉,四时皆春」。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知县孙凤鸣重修,并自作记。嘉庆年间(1796年-1820年),灵园改名「曲水」,成为青浦名胜之一。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进兵上海,清兵和美国雇佣军华尔洋枪队在青浦抵抗,该庙建筑大部毁于战火。光绪十年(1885年),庙与曲水园先后修复。
道光二十八年二月初四(1848年3月8日),青浦城隍庙前曾发生英国传教士与中国民众的冲突,史称「青浦教案」。1979年5月4日,庙前教案发生地由县人民 *** 公布为纪念地点。
解放以后,该庙曾经过整修。1959年7月,青浦城隍庙头门戏台由青浦县人民 *** 公布为县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该庙重新开放。
上海道教 组织 上海道教协会 上海道教学院 宫观 黄浦区 大境关帝庙 白云观 保安司徒庙(虹庙)(拟开放) 城隍庙 长宁区 三泾庙 闵行区 排马庙 诸翟关帝庙 嘉定区 嘉定城隍庙 浦东新区 一王庙 三元宫 社庄庙 南汇东岳庙 航头城隍庙 崇福道院 陈王庙 陈行关帝庙 钦赐仰殿 龙王庙 十泽道院 姚家庙 祝桥关帝庙 金山区 施王庙 凤仙道院 张堰城隍庙(拟开放) 廊下城隍庙 兴塔双庙 松江区 天妃宫(拟开放) 松江东岳庙 青浦区 朱家角城隍庙 青浦城隍庙 施相公庙 章堰城隍庙 奉贤区 上真道院 白沙庙 千岁庙 邬桥城隍庙
上海城隍庙是什么时代建造的?
上海城隍庙始建于宋代,原称淡井庙,因供奉华亭城隍,故又称“华亭城隍行殿”。老城隍庙位于上海市区方浜中路249号,是一处道教圣迹。过去庙会盛行,香客不断,奉祀上海城隍秦裕伯,兼祀霍光,故有“前殿为霍,后殿为秦”的说法。曾经庙内外云集了许多小吃摊、百货摊和杂耍摊,后来逐渐形成以豫园九曲桥为中心的庙会市场。这里的居民多是上海的老市民,风情、习俗饶有特色。
上海城隍庙
上海城隍庙介绍
上海城隍庙坐落于上海市最为繁华的城隍庙旅游区,是上海地区重要的道教宫观,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由于上海城隍庙内供奉的上海城隍神在上海地区的特殊地位,在近六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上海城隍庙道观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上海地区百姓的热心支持。从明代永乐(1403-1424)到清代道光(1821-1850)上海城隍庙的庙基不断扩大,宫观建筑不断增加,最为繁盛时期,总面积达到49.9亩土地,约三万三千多平方米。作为上海地区重要的道教宫观,上海城隍庙在“文革”时期,自然也遭受了重大的打击,神像被毁,庙宇被挪为它用。1994年,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逐步落实,上海城隍庙得到恢复,重新成为由正一派道士管理的道教宫观。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在道教信徒的支持下,上海城隍庙在短短六年的时间里,便基本完成了一期修复工程。今天的上海城隍庙,包括霍光殿、甲子殿、财神殿、慈航殿、城隍殿、娘娘殿六个殿堂,总面积约一千余平方米。
上海城隍庙
上海城隍庙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方浜中路,为“长江三大庙”之一。.
上海城隍庙传说系三国时吴主孙皓所建,明永乐年改建为城隍庙。现门前存有1535年所建的牌坊,戏台为1865年建。
上海城隍庙坐落于上海市最为繁华最负盛名的豫园景区,是上海地区重要的道教宫观。
上海城隍庙建立有怎样的历史?
上海城隍庙位于黄浦区,是上海市重要的道教宫观,原为金山庙,也称霍光行祠,是汉代大将军博陆侯霍光的供奉之所。
明永乐年间,知县张守约将霍光行祠改建为城隍庙,明太祖朱元璋敕封秦裕伯为上海的城隍神,庙内祀奉秦裕伯和霍光两人,俗称“前殿为霍,后殿为秦”、“一庙供二神”。
1535年,嘉靖皇帝下令改建山门,知县冯杉题“保障海隅”4字镌刻在山门的石碑坊上。后来在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年间都有过不同程度的扩建。
城隍庙的宫观建筑不断增加,是最为繁盛的一个时期,总面积达33000平方米左右。
至后来,上海城隍庙称为包括霍光殿、甲子殿、财神殿、慈航殿、城隍殿、娘娘殿、父母殿、关圣殿、文昌殿九个殿堂在内的建筑群,总面积为2000多平方米。
城隍庙的大殿正门上悬挂有“城隍庙”匾额,并配以对联:“做个好人心正身安魂梦稳,行些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
大殿内供奉金山神主,也就是汉代博陆侯霍光大将军的坐像,左右陪侍有文判官、武判官、日巡、夜查以及八皂隶。
殿内的之一对立柱悬有对联:
威灵显赫护国安邦扶社稷,
圣道高明降施甘露救生民。
用来赞扬城隍神的功绩,上悬有匾额“牧化黎民”。
第二对立柱上悬有对联,用以警示世人:
刻薄成家难免子孙浪费,
奸淫造孽焉能妻女清贞。
元辰殿又称“六十甲子殿”,面阔3间,为歇山顶式建筑结构。元,为“善”,元辰,就是指吉利时日的意思。元辰神灵是我国的年岁神灵,与每一个人的年运有关。
我国古代以天干地支循环相配,由甲子起到癸亥结束,以60为一周,故也称六十甲子,后来,道教以六十甲子配以神名,从而形成了道教的元辰信仰。因六十甲子神灵是星神,故也称“太岁神”。
在民间,人们把某年在六十元辰中所对应的太岁神称为当年的值年太岁,出生之年的所对应的太岁神称为本命太岁。信徒礼拜本命太岁,祈求年年平安,吉祥如意,这种仪式被称为“顺星”。
慈航殿内供奉眼母娘娘、慈航大士和天后娘娘3位娘娘。慈航殿门上悬有对联:“善恶到头总有报,举头三尺有神明。”
中间悬有“慈航普度”4个鎏金大字的匾额。
财神殿内供奉文昌帝君、关圣帝君和财神,主管功名利禄、平安和财运,香火最为旺盛。财神殿门上悬有对联:“生财有道义为先,学海无涯苦作舟”,上悬匾额“福佑众生”。
城隍庙内的最后一进殿为城隍殿,城隍殿两侧悬有对联以赞扬城隍神公正无私“祸福分明此地难通线索,善恶立判须知天道无私”,上悬匾额“威灵显赫”。
殿内另有一幅赞神对联“天道无私做善降祥预知吉凶祸福,神明有应修功解厄分辨邪正忠奸”横批“燮理阴阳”。
城隍殿中央供奉的是神红脸木雕像,城隍神正襟危坐,殿内整个布局仿照明代县衙的公堂陈设,显得仪仗而又森严。城隍殿西面为娘娘殿,供奉城隍神夫人储氏,东首为父母殿,殿内供奉城隍神的父母。
文昌殿内供奉的是文昌帝君,是主持文运功名的神。文昌帝君左右两侧供奉的是他的侍从天聋和地哑,文昌像双目深邃、神情和善。
关圣殿内供关圣帝君,左右供周仓、关平二位将军。关羽头戴冕旒,身着帝装,气宇轩昂地端坐在龙椅上,周仓、关平神色恭谦微谨,神像造型丰满,神态逼真。
1709年,清康熙皇帝下令在庙侧起造东园,乾隆时,由全县士商捐纳,购买潘氏豫园故址并归于城隍庙,称为西园。
之后由重加兴修,所费资产累巨万,极泉石之美,以作娱神乐神之用。府基一度称盛一时。豫园园内楼阁参差,山石峥嵘,湖光潋滟,素有“奇秀甲江南”之誉,具有浓郁的我国古建筑的风格和特点。
豫园园内有穗堂、大假山、铁狮子、快楼、得月楼、玉玲珑、积玉水廊、听涛阁、涵碧楼、内园静观大厅、古戏台等亭台楼阁以及假山、池塘等40余处古代建筑。
每幢建筑都是飞檐翘角、雕梁画栋,设计精巧、布局细腻,以清幽秀丽、玲珑剔透见长,具有小中见大的特点,体现明清两代南方园林建筑艺术的风格,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一颗明珠。
在老城隍庙内,还汇集了众多的上海地方小吃,绿波廊的特色点心、松月楼的素菜包、桂花厅的鸽蛋圆子、松云楼的八宝饭,还有南翔小笼和酒酿圆子,真可称得上是小吃王国了。